9月19日,《扬州日报》以《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为题报道了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加快转型发展、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应用情况及先进经验;与此同时,扬州电视台新闻频道也就扬建集团建筑工业现代化生产基地的建设等情况作了专题报道,有关文字图片转载如下:
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
——扬建集团加快转型发展,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曹 燕 沈 燕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建筑工人的工作就是搅拌混凝土、砌墙、扎钢筋之类,但在如今的扬建集团,建筑工人的概念正在被颠覆,越来越多的建筑工人变成了操纵生产线的产业工人。
为顺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江苏扬建集团制定了专项发展规划,稳步推进集团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建筑业产业现代化研发生产基地”就是其中重要一项。基地一期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使用。2016年,基地获评“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二期规划占地400亩,目前正在筹划中。
单元式幕墙
高效环保,安装周期缩短一半
记者在扬建集团八里镇“建筑业产业现代化研发生产基地”看到,多辆卡车正在拖运单元式幕墙。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幕墙将用于江广智慧城的K地块,总面积5000平方米。
单元式幕墙是指由各种墙面板与支承框架在工厂制成完整的幕墙结构基本单位,直接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建筑幕墙。生产每个单元板块都经过下料、倒角、钻孔、组角、拼装、注胶等工艺环节。扬建集团下属江苏华发装饰有限公司是扬州地区唯一单元式幕墙研发、生产与安装企业。“一般幕墙现场安装周期需三至五个月,而单元式幕墙只要一至两个月。”公司总工程师蒋文忠介绍,同时工业化生产可以降低粉尘、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扬建集团的门窗幕墙生产厂房投资8000多万元,年生产能力50万以上。
钢结构装配
像搭积木一样组合建筑形体
早在2014年,扬建集团就与扬州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江苏省科研项目“基于BIM技术的集装箱建筑适应性设计与建造研究”,对集装箱建筑的功能、空间、环境适应性、模块化建造等方面进行研究,打造新型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品。2016年,集团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新承建的扬州市花都汇项目并取得了良好实效。
花都汇项目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由17个集装箱错落布置,通过独特的“十字形”叠拼,创造了具有现代雕塑感的建筑形体。集装箱模块的穿插形成了丰富的室外平台和室外空间,并与周围的绿化景观相交融、渗透。值得一提的是,该建筑可方便地异地重建,像搭积木一样重新组合成不同的建筑形体和空间形态。
近年来,扬建集团还承接了京杭之心、扬州泰州国际机场、科技馆、万福大桥、文化艺术中心等本地工程的钢结构施工任务,其中文化艺术中心(钢结构飘棚)获得国家鲁班奖,科技馆(屋面钢结构网架及采光顶)正在申报“詹天佑奖”。
地下顶管施工
无需开挖地面就能穿越公路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现存的许多设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经常可见道路被“开膛破肚”,从而导致交通堵塞、设施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非开挖技术是城市水、气、电、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地下交通工程施工的必备技术,也是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技术之一。
为此,扬建集团子公司扬州市桩基有限公司引进了先进的“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采用顶管施工技术用于施工地下管廊、通道、管道、管网等。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顶进设备推力,将管片压入土层中同时挖除并运走泥土,当第一节管顶入土层后,接着将第二节管片接在后面继续顶进,这样将一节节管片顶入,做好接口,建成涵管。此项技术即将用于荷花池地下停车场与苏北医院地下停车场的地下联络通道项目,这也将是我市首次使用顶管施工技术。